“《我的阿勒泰》这部剧让哈巴河县火了起来,我们的马队从最初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25人,我的马是电视剧中的主角张凤侠骑过的马,很受游客喜爱,租马给游客,每天能挣1000元左右。”哈巴河县齐巴尔镇吉林新村村民胡尔曼·孜库尔高兴地说。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取景地哈巴河县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让众多游客心驰神往,纷纷前来打卡。当地农牧民群众抓住这个机遇,投身到旅游服务的行列之中,增加家庭收入,在服务游客的过程中,更是将语言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胡尔曼·孜库尔一边教外地游客骑马,一边介绍到:“除了‘巴太树’,我们哈巴河还有中国第一白桦林,原生态村落白哈巴村,景色美,来了就不想回去。”
近年来,哈巴河县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解决学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积极探索农牧民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用模式,立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充分征求农牧民意见建议,结合各村(社区)特色优势打造“实景课堂”现场教学点,在景区、民宿、超市等人员较多场所设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用实战点58个,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更接地气、聚人气。同时建立“向下问需”机制,对有发展需求、意愿的群众,结合县域产业发展特点,开展“国通语+技能”培训,举办民宿管理、餐饮经营、游客服务、种养殖等技能培训,让学语言、提技能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
“哈巴河县是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主要取景地,一拨拨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游玩,我们抓住有利时机在‘彩虹布拉克’、国家4A级景区白桦林景区、白哈巴村等旅游景点精心设置了国通语‘实景课堂’实践点,为本地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平台,安排专人在特定时间给参与游客服务的老百姓进行旅游专业知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群众提高交流水平和服务能力,靠旅游服务增加家庭收入,同时更好地服务游客,让游客感受咱们哈巴河的风土人情和哈巴河人的热情好客。”哈巴河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阿提拉·热合买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