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介绍>旅游资源> 历史民俗

【非遗在身边】哈萨克族“克牧孜”酿制技艺

时间:2023-11-28      来源:县文体广旅局      作者:    浏览:    次保护视力色:       

保护级别: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都依先别克•阿布扎尔汗(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萨尔乌楞村)

项目简介:

“克牧孜”在哈萨克族语中是发酵马奶的意思,哈萨克族人向来珍重“克牧孜”,做为家藏之宝时代相传。哈巴河县位于阿勒泰山西南脚下,因县城西部由北至南有一条哈巴河流过而得名。美丽富饶的草原,沿河流域桦林秀美,杨柳茂盛,生活在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赶着牛,羊,马,驼,逐清水绿草而居,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特殊的民间文化生长环境,使哈萨克族在先民部落时期就形成了“克牧孜”酿制技艺。

一年中,水草丰盛的夏季便是哈萨克族牧民酿造“克牧孜”的好时段,“克牧孜”季节性强,只限于水草丰盛的夏季酿制,哈萨克族牧民住着毡房,圈起马驹,搭起栓驹的节勒,赶来山野里食草的母马群子,顿然间山沟里人唤马嘶,小伙子套捉马驹活蹦乱跳,古老寻味的挤奶家事就这样开始了。母马一天要挤奶3到4次,一次产奶最多1公斤左右,马奶挤攒完毕,就等着制作克牧孜。

安全过冬度春后,在初次酿制“克牧孜”时,首先要制作哈萨克人称之为“胡握尔”的奶制酵母。克牧孜以其发酵程度,分为别斯特,呼南,多宁三个等次。酿制克牧孜系哈萨克族祖辈相传,独树一帜的马奶发酵技艺。“克牧孜”银白可口,浓香质稀,酒精度在10%度以下,容易消化吸收。

在有些招待坐喜宴会中,客人们一边品尝着浓香爽口的“克牧孜”,伴着冬不拉的奏曲,阿肯阿依特斯的歌声不由得响彻在哈萨克族人的毡房,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相互比试着端起木碗痛快畅饮,在民间一人一次饮尽一大盆“克牧孜”后尚不过瘾者屡见不鲜。银白浓香的“克牧孜”充分展示了哈萨克人热情好客,身强力壮的民族气节。

每逢盛夏之季,在哈萨克族的喜事宴会,贵宾招待,阿肯弹唱都离不开“克牧孜”,成分中富含B1,B2等多种维生素,能够清血化淤,补身活血,滋容养肾,有特殊的消化吸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