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石匠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巴合提别克·哈力阿克帕尔(哈巴河县库勒拜乡姜居列克村)
保护级别: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简 介:坐落在阿勒泰山西南脚下的哈巴河草原,青草碧水,森林茂密,山区高峰悬崖,滚石满峪。由于这里石源丰富,种类繁多,构成了石匠技艺生长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
随着种植业的形成和发展,人们从此不再到石头上去单纯的刻画记录,而是将石块采运到家来加工各种石制生产生活器具、写文刻画及雕塑造形。其代表作有石碑、石像、石磨盘及脱谷滚石等。
哈萨克族传统的石匠技艺简便古朴、便于手工操作,其加工方法主要有:在春夏秋季用骆驼或马车为交通工具,到山里去拣来有规格的石材,根据需要砍劈成状后拉运下来进行加工,取材标准要求石料质底较硬没有风化变质,石表比较平坦。取材大小厚薄可据成品规格而定,用石锤、钎子等击劈采成,石材颜色呈淡白斑色或淡红色为佳。
取材就绪后,要是制作生产生活器具,则先经劈击切割成造型轮廓后,进行制楞、凿腔、钻孔等加工程序,最后平整石表凸凹打光。要刻画雕文就行先粗后细的二道加工程序,即先用小锤和粗石凿在石头平面凿出字画轮廓雏形后,再用哈萨克人称“布尔”的尖端石凿进行更细的艺术加工来雕刻出各种美丽的文字图案,用雕塑人像来纪念自己的民族英雄。在此刻文雕画比较细巧,而石雕人像则比较粗略。
在石具作品技艺方面:制作石磨盘等生产用具的加工程序,石匠们采来较长硬质的石材劈割成够格的端截面后,将其削棱去凸打光表面,制成半米长,20公分直径的圆柱体,最后在其两端截面中心对应钻凿插拉杆的圆孔来制作脱谷石滚等。
石字显示着匠人的细巧和用心,而石具加工则表现出匠工的浑厚与有力。它的续存和发展对哈萨克族传统石匠技艺的文化艺术,社会活动的渊源,乃至研究阿勒泰山远古生态环境的历史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